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。
文章于 2022年5月10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被用户删除
关注“脚本之家”,与百万开发者在一起
年轻人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有着“换机焦虑”了。多位消费者坦承,自己的手机已经用了四年,说到不换手机的原因,一个是手机卖得越来越贵,一个是手机没有变革式创新,只是在功能上做些小调整,这激发不了他们的购物欲。今年2月,中国手机出货量就大跌了三成多。
01 不愿意换手机的年轻人
00后晓洁是河北科技大学的一名学生,她现在用的苹果手机是四年前父母送给她的开学礼物,她清晰地记得当时花了七千多元。四年来她从没想过换手机,即便是中途手机电池出问题,一度把她的手臂烫了个水泡,她也没有动摇过。
晓洁解释说:“手机只要能用,就不用换,换一次又得花钱。”还没毕业的她,不想给父母增加负担,因此日常生活中能省则省。
同为00后的何亦木,也有近四年没有换过手机了,她懒得换手中的华为nova3i,主要是怕麻烦。对换手机非常抵触的她,认为换手机是一件比搬家还要麻烦的事,不仅要导通讯录、相册、文件,还得重新设置公交卡、Wi-Fi、闹钟、账号密码,“光想想就头大”。
何亦木告诉《财经天下》周刊,手机用得越久,换机成本越高,所以能不换就不换。
95后斯斯手中的OPPO R15已经用了四年,这个手机是母亲送给她的,是当时市面上中等偏上的手机,花了三千多元。前两年这款手机用起来还比较流畅,但是四年后的今天,手机的小毛病越来越多,内存也越来越不够用。
斯斯说自己使用手机的日常是,下载一个软件前要删一个软件,拍新照片之前要删掉一些旧照片,即便是这样她也没想过换手机。
对于刚毕业的斯斯来说,换手机不是一件刚需的事。她前段时间刚花八千多元拔了两颗牙,如果再换手机又得花好几千,手中积蓄不太多的她想想还是放弃了。
果粉欢欢是一名85后,从iPhone 4开始她每年都会第一时间买iPhone尝新,这一习惯保持到iPhone XS后就停止了。欢欢看着手中的iPhone XS说,内存还有90多个GB,还能再用几年。
看着苹果后来推出的iPhone 11、iPhone 12、iPhone 13等机型,欢欢不是没想过换新,但是每次蹲守在电脑前看完发布会后,都很失望,“功能小修小补,外观大同小异,看完就没了买的欲望。”
在几年前,像晓洁、何亦木、斯斯这样不肯换手机的年轻人还是少数。2016年时,有人在天涯社区发帖说,自己身边的朋友都是一年换三部手机,引发了网友们的共鸣。有人在评论中感慨,“现在换手机比换衣服还快”。还有人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恐慌:“多久换一次手机才能不被潮流抛弃?”
那时,大多数年轻人身上还有着一种“换机焦虑”,似乎不换手机就跟不上时代潮流了,害怕被人看不起的他们为此省吃俭用,只为拥有最新款的手机,这关系到他们的面子,是他们炫耀的资本。
这一切在最近几年发生了改变,手机行业从业者能明显感觉到,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在变长。一位从业20多年的经销商告诉《财经天下》周刊,2014年到2018年时,还是手机消费的黄金时期,消费者平均一年多就换一次手机,然而最近几年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已经延长到28个月到30个月。
第三方机构的数据也能证实。不久前,行业分析公司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显示,目前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经超31个月。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则称,中国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为28个月。
消费者对手机需求量的下降直接反映在了出货量上。近日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,2022年2月,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486.4万部,同比下降31.7%,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1278.3 万部,同比下降34.7%。
分析机构Canalys分析师刘艺璇告诉《财经天下》周刊,2021年第一季度,由于华为的颓势,导致其他厂商的出货都非常激进,因此该季度大盘处于高位,2022年第一季度同比出现下降是可以预见的。“我们预测2022年第一季度的同比跌幅在15%-20%之间。”
02 创新不足,价格还越来越贵
消费者为何不愿换手机了?
这与手机卖得越来越贵不无关系。根据《Canalys 2021年度智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》,2021年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同比上涨10%。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,中国市场手机的平均售价已经从过去的1500元到2000元增长至2700元到3000元的价位段。
涨价已经成为手机厂商们心照不宣的秘密。有消费者吐槽,以前花1999元能买到搭载最新旗舰芯片的高端手机,现在花1999元,只能买到塑料中框、性能不如老旗舰、处处透出妥协气息的中端手机。
最近几年,一直被称为高性价比的国产手机在不断拉升新机的售价。2018年发布的华为mate 20起售价为3499元,两年后的华为mate 40起售价高达4999元,上涨了1500元。
和华为mate 20同一年上市的小米8,起售价为2699元,去年底发布的小米12,起售价涨了1000元,达到了3699元。在刚刚发布的财报中,小米重点强调了高端手机的业务表现,称2021年售价在3000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超2400万台,占比从上一年的约7%增至2021年的约13%。
手机售价越来越贵,买一次手机就想着一定要“用够本儿”,成为了消费者购买新手机时的考量与打算。多位消费者坦言,自己不换手机的一个核心因素是手机卖得越来越贵,而自己的钱包却越来越瘪,没钱换。
除了价格原因外,因循守旧的智能手机也抵达了创新的天花板。
消费者陈峰告诉《财经天下》周刊,自从全面屏之后,手机行业几乎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创新和改变,加上现在手机性能的整体提升,人们换手机的动力弱了很多。“我原来是一年换一次苹果,现在手中的iPhone 12已经用了一年半。”
几天前,何亦木想使用滴滴软件,翻遍了应用商店也没找到,灵机一动的她想到自己闲置的旧手机上装有滴滴,于是她把这部2015年买的手机又找了出来。没想到这部尘封已久的华为手机体验还很流畅,摄像头还是翻转的。
何亦木说,现在的新手机与这部旧手机相比,功能也没增加多少,手机厂商宣传那些所谓的新功能已经无法打动她了。
没有变革性创新的手机,最近这些年都是在功能上修修补补,要么在屏幕上做文章,搞全面屏、刘海屏、折叠屏;要么就在颜色上做文章,“薄荷绿”“暗夜绿”“苍岭绿色”,怎么吸引人怎么来;要么在功能参数上做文章……
手机厂商的内卷式创新在摄像头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2021年,苹果宣布iPhone 13 Pro系列搭载了支持3倍光学变焦的长焦镜头,荣耀Magic3 Pro则宣称采用了后置环形五摄的摄像头组合,OPPO Find X3的显微镜镜头号称已经达到接近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微距效果,vivo X70 Pro则一直宣传自己的“蔡司光学镜头”。
对于这样五花八门的创新方式,大多数消费者认为这是在舍本逐末地追求光鲜亮丽的宣传利器。B站上有个名为《我就扫个码,更好的手机相机有什么意义?》的视频,播放量接近一千万。视频中何同学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:“手机上相机的升级真有意义吗?”
视频中何同学说,现在的手机如此执着于摄影的提升,就像功能机末期攀比像素一样,是手机作为通讯工具,创新陷入瓶颈的体现。
图源 / B站up主@老师好我叫何同学
分析机构Canalys移动业务副总裁Nicole Peng曾表示:“中国市场主要的增长瓶颈在于需求侧。”而现在手机厂商的功能创新完全激发不出消费者的购买欲。
03 从业者处境艰难
手机卖不动,从业者们的生存处境变得越发艰难。
2019年,一位卖了多年手机的经销商决定转行,说到原因,他坦言,“做手机赚不到钱。”最终他迫不得已换了赛道,如今看到手机行业的发展现状,他特别庆幸自己当初所做的选择。
确实,在北京一家手机大卖场里,汇集着苹果、华为、OPPO、vivo等各个手机品牌,但在傍晚客流量最高的时候,这家卖场却没有一个顾客,只有几个店员倚靠在柜台上,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。
一位有着二十多年行业经历的经销商告诉《财经天下》周刊,从2019年开始,手机销量的降幅每年都能达到15%左右,特别是华为手机的进货量占比已经从原来的40%下降到了8%。3月28日,华为发布的财报显示,其消费者业务下滑最严重,2021年收入2434.31亿元,同比骤降49.6%,营收占比回落至38.2%。
据分析机构Canalys的报告显示,自2017年中国手机出货量首次出现下滑以来,中国手机出货量连续四年下跌,2017年到2020年分别跌4%、14%、7%和11%,2021年的出货量微增1%,这是过去五年来手机市场出货量唯一一次上涨。
市场调研公司GFK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全年手机销量为3.1亿部,处于近期低谷。结合外部因素以及市场行情来看,短期内的走势还将在低位运行一段时间,暂时没有回暖迹象,预计2022年手机销量在3.0亿部左右。
与此同时,市场活力也在减少。来自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,市场上的新机正在减少。2022年前两个月,上市新机型累计为59款,同比下降27.2%。
在行业整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,当前手机领域呈现弱肉强食的竞争局面,苹果手机的逆势降价,让其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。
2021年9月,苹果发布的iPhone 13 mini和iPhone 13的起售价分别为5199和5999元,与iPhone 12相比,降价幅度达到了300-800元。2021年第四季度,苹果以2150万部手机的出货量位居第一,这是2015年一季度以后苹果首次在中国市场登上出货量第一的宝座。IDC数据显示,2021年苹果手机出货量同比大增39.5%,增速排在第一。
图源 / 《财经天下》周刊
刘艺璇向《财经天下》周刊表示,苹果在2021年的表现十分强劲,出货量同比2020年上升40%。苹果的增长有赖于其更激进的定价、本土化的产品设计以及补了华为的空缺。
虽然2021年vivo、OPPO、小米抢了不少原来属于华为的市场份额,业绩仍处于增长状态,但未来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,毕竟行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。
04 求变:一手高端化,一手造车
在大盘增长乏力的背景下,中国手机厂商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放在了高端化上,试图通过提高产品售价,来提振销售额的增长。
尽管高端市场有屹立不倒的苹果,但国产手机厂商们仍然选择向这个市场发出了冲锋号角。
3月17日,荣耀发布智慧旗舰机Magic4系列,包含了荣耀Magic 4、荣耀Magic4Pro、荣耀Magic4至臻版三款产品。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会后接受采访时透露,从去年9月起,荣耀不再关注与国内手机品牌对标及市场份额问题。此后的目标是,用高端旗舰机对标苹果,填补国内高端市场空白。
小米集团总裁王翔也在2021年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,小米将在中国以及海外市场,继续增加高端智能手机的整体比例。
在手机创新方面,折叠屏手机则被视为手机创新的新突破口。某经销商表示,“如果一个屋子内有超过4个人用上折叠屏手机,那么下一次换手机的浪潮就不远了。”在他的预想中,折叠屏手机代表着一种社交名片。当一个人从口袋里掏出折叠屏手机,“啪”地一下打开,“这可是一件很能说明身份的事儿”。
手机厂商也集中火力押注这个产品方向。2021年,较早推出折叠屏机型的华为、三星、小米等品牌进行了产品迭代;而OPPO、荣耀等也相继切入折叠屏市场。
从IDC给出的数据来看,2021年中国市场约有150万台折叠屏手机,华为占比达49.3%,凭借近半数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位;而三星和小米各占28.8%和13.2%,值得关注的是,2021年首次推出折叠屏产品的OPPO则拥有6.1%的市场份额。
但整体来看,折叠屏手机仍属于小众市场。IDC表示,折叠屏手机在国内智能机市场中占比约为0.5%。
现有的折叠屏技术也还需改善。有消费者吐槽称,华为mateXS 出现了很多屏幕问题,“要么不灵、要么漏液”,维修费用也是“天价”,“现在的手机才卖1万元左右,换个屏就要6580元”。黑猫投诉平台上,关于折叠屏手机的投诉为579条,涉及的问题包括漏液、触屏不灵,屏幕出现黑点等。
有业内人士告诉《财经天下》,由于性能不佳、价格居高、成品率低,折叠屏手机市场还面临不小的挑战。
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,手机厂商们也开始寻找新增长点,轰轰烈烈投身到了“造车”运动中。
高调官宣造车后的第一个财年年报里,小米维持了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的预期计划。截至目前,其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超过1000人,未来将在自动驾驶、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。
一直表态“绝不造车”的华为也在去年年末,联合小康汽车集团新品牌AITO推出了新车问界M5。据悉,问界M5在智能座舱、电驱系统等配置都有着华为的烙印。这也再次引发外界关于华为造车的猜测。不过,3月28日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,而是利用华为的技术和经验,帮助合作伙伴造好车、卖好车,目前已与300多家产业链伙伴建立合作关系。
此外,为了造车,中兴通讯已经于去年年初成立汽车电子产品线,并设立汽车电子团队。而OPPO、vivo等也多次被传在秘密造车。
无论是进军手机高端化,还是不知成效几何的造车业务,都是手机厂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,试图突围的举措,但能不能奏效还得靠时间来验证。
< END >
其他
我,00后,4年没换手机了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AI财经社 Author AI财经社
本文经授权转载自:AI财经社(aicjnews)
作者 | 张继康 倪萍
编辑 | 陈芳
*文中消费者均为化名。
推荐阅读:
看完微软大神写的求平均值代码,我意识到自己还是too young了
每日打卡赢积分兑换书籍入口